


臓象概述
在艮区,从手腕线上的第二横指所覆盖的区域面积,不包含艮区的赤白肉际,称之为大肠区。
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消化道的下段,成人大肠全长约1.5m,起自回肠,包括盲肠、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、乙状结肠和直肠六部分。全程形似方框,围绕在空肠、回肠的周围。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,一般大肠口径较粗,肠壁较薄,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:1在肠表面,沿着肠的综轴有结肠带,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;2由肠壁上的横沟隔成囊状的结肠袋;3在结肠带附近由于浆膜下脂肪聚集,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称肠脂垂。
中医学生理机能:
1.主传化糟粕 :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,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,形成粪便。大肠之气的运动,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,并经过肛门有节制的排出体外,故大肠有“传道之官”之称。
2.大肠主津 :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,将其中的水液吸收,使之形成粪便,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。大肠吸收水液,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,故说“大肠主津”。
望色辨证
潮红色
便秘或宿便毒素蓄积正在发展
淡青色
宿便毒素蓄积,肠道压力增高,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。
淡褐色
长期宿便毒素蓄积
淡白色
大肠受寒,长期腹泻
青筋多
大肠有宿便毒素蓄积
观形察态
隆起过高
大肠整体功能优秀,但重吸收能能力较佳,易引起腹部肥胖。
凹陷瘦削
大肠功能下降,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,中医脾气虚证型常见。
关注平台学习更多国学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