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人为什么总喜欢“搞”别人一下?

作者: 龙双 【 原创 】 2019-11-22

FnBxrmWG_BDUx.gif

中国地域广阔,方言种类繁多,虽说大面上可以分成七大方言,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


但其实各大方言区内部也有各种分化。


山东胶东人表示听不懂鲁西人说话,河南太行山区的人到豫南信阳几乎两个世界,更不要说广大南方省份,隔一个县的人说话都互相干瞪眼


虽说交流上存在一定障碍,但也有好处,你一张嘴说方言,就能大字不差地判断出你仙乡何处、祖贯哪方。


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标志性词汇,更是一出口就自带bgm,把你身份证号码前两位自动奉上。


f1.jpg


废话不多说,各地典型方言词汇了解一下先:



东北话的“整”,你能“整”明白不

毫不夸张地说,东北话因为这个整字,荣膺全中国最好学的方言。


地、还吗、挺好、明白没,把这货走、中国足球被叙利亚败了、老王家出来个高考状元……


f2.jpg


你如果把“整”的用法整明白了,基本上就掌握一半东北话的用法了。


一个整字,上可通天屠龙,下可倒海翻江。


甭管你是动词,形容词,名词,虚头巴脑的词,全都能用整替代。


老妹儿,咋整爹,这么好看,这是夸人会化妆。


老妹儿,咋整爹,这么好看。这有可能是说老妹喝多了上脸……


f3.jpg


运用之妙存乎一心,就看你咋理解。


东北话的喜剧效果,离不开整字的功劳。


不信?看看以下例句:


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整得人憔悴。


悄悄地我走了,正如我悄悄地来;我挥一挥衣袖,不整走一片云彩。


本山大叔演讲的即视感有木有!


f4.jpg


中国方言魔性之最,“整”字当之无愧。


你要是还没整够,改天咱再整一篇推文。


f5.jpg



河南人真“中”

若论含义之丰富,能与整字比肩的,“中”字好有一拼。


中,在河南话中,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个方位词的内涵。


中,意思大概包括:可以同意厉害结束停止再见……


两个河南人打电话,中字会连续不断地出现:


f6.jpg


1.这事你说中不中?
2.中是中,但是咋办才中呢?
3.中,你看着办都中!
4.中,那就这吧?
5.中。

6.中。



1. 这事你看你能办吗?

2.我倒是能答应是,可是这个事怎么个办法呢?

3.行,那我明白了,你随意办,我相信你!

4.那咱先说到这里吧?

5.好的,那再见啦

6.好,拜拜

河南人离了中,好像都不会说话了。


中,代表着认可,代表着承诺,代表着亲近感,更代表着河南人精神中那股沉默、踏实、中庸的态度和劲头


虽然带着浓浓的土坷垃味儿,但是只要一出口,就能带给你安全感。


说它是中原人的语言标签,再贴切不过。


外省人:河南人,只要你不说“中”,我就听不出你是哪儿的人。


河南人:中,那俺以后不说了。

……


死不悔改地中!


f7.jpg



儿化狂魔北京话:到底是哥儿们,还是哥们儿?

如果你和正宗北京土著唠一顿磕,你关于北京话就是普通话的固有认识会迅速土崩瓦解。


那风卷残云般的语速仿如玻璃板上滚珍珠,圆溜溜滑润润,一闪即过抓掐不住;又如嘴里含了一块热豆腐,急急火火地恨不得把舌头装上轮子飞起来。


f8.jpg


一顿绕口令般的言语闪过,瞬间解构普通话的庄严感,让你找到德云社的感觉。


特别是魔性的北京儿化音,更会绕到让人怀疑听力。


小孩儿小妞儿足球儿这儿那儿,无词不能加儿,无话不能加儿。


仿佛北京人的DNA里,在专管舌头那一段,多写了一段儿话音源代码……


f9.jpg


有人说了,其实也没那么复杂,只要把普通话后面缀上儿化音,就叫北京话了。


北京人会冷笑一声,图样图森破,来几道北京话专业八级考题试试:
1.天安门、前门、家门口,各自应该怎么加儿化音?
2.哥们的儿化加在什么位置?
3.桑葚加儿化音后怎么读?

4.请您论述“小儿大不儿,闲儿正不儿,谐儿庄不儿,喜儿怒不儿”的具体含义?



1. 天安门不加儿,前门加儿,家门儿口儿比较复杂,前儿轻后儿重,晕了没兄弟
2. 哥儿们儿
3. 桑葚加儿化后有一个吞音,读sang renr

4.论述题您还是找个北京人详细问问吧,这写不下了……


还敢不敢浪!你把中央台新闻联播主持人请来,估计也整不明白。


想学知识的,拉到文章底部看答案。



湖南人:你远远不了解搞有几种含义

湖南话里的搞,也是独一档的存在。


“搞”略同于东北话的“整”,是个万能谓语。


来几句常用语感受一下:
1.你哈搞么得  
2.搞场比赛看咯
3.中国队搞不赢

4.把他做宝搞

……



1.你在干什么呢
2.我正看比赛呢
3.中国队赢不了

4.你当他傻货就行

我只是举举例啊,没有带节奏,不黑中国队,不是我,我没有!


湖南人说“搞”可能有108种意思,从佛祖讲经到潘金莲开窗户,从吃喝拉撒到唱念坐打,也是个无所不包的存在


但相对于东北话的“整”,搞又有那么点略显尴尬的味道。


一起去洗澡,如果同学喊你:帮我搞一下背上咯,痒死咯!


f10.jpg


其实,人家只是想你帮忙搓个背


f11.jpg


我看到辣两个人在草地上搞······


f12.jpg


别误会,我想说的是那对情侣在草地人谈人生。


f13.jpg


隔壁湖北省来客人咯,把他们好好搞一搞。


f14.jpg


这个搞,相当于招待。


f15.jpg


一个简单的动词代换,总让人出戏,你娃到底是想说正面意思还是负面意思!


“搞”这种万能词,学术上称之为泛义动词


和其他泛义动词不同,“搞”字有时候看起来正经,大多数时候显得搞笑又猥琐,就像穿了棉裤放焉屁,无论啥场合讲,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暧昧和沙雕气息


但或许正因如此,才让湖南话多了一股喜剧感,令人欲罢不能,一着急就会张口而出:23你搞撒子么!


f16.jpg


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,中国之大,方言之多,岂是区区一篇小文就能讲得完的。


诸如胶东话的“彪”川渝的“爬”天津的“哏”等,都有一兜一兜的故事能讲。


各省各地的老乡们,勇敢地站出来,说说能代表你家方言的的字是啥?


f17.jpg


关注平台学习更多国学智慧

0 阅读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收起

取消
  • 官方首页
  • 直播大课
  • 升级会员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