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得知学生睡懒觉,直接说出一句“脏话”,如今成为常用口头禅

微信图片_20200210115342.gif

60.jpg


发脾气是本能,控制脾气是本事,尽量不要被情绪所左右,要修炼出强大的内心,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

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,但真正能在生气的状态下,依旧保持淡定的心态者,打着灯笼都难找。


毕竟一旦脾气来了,谁说话都不好使,非得发泄出来,就连孔圣人都发过脾气,何况芸芸众生呢。


59.jpg


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自从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之后,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,天下读书人把他奉为超级偶像,历朝历代的皇帝,到孔庙祭拜都必须下跪。


且不论儒家学说的影响力,单凭孔子个人魅力,以及他培养出优秀弟子的数量,就值得令人敬佩。


孔子有很多高大上的尊称,包括“万世师表”,同时还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。


古代博学多才的老师不胜枚举,但非要评选出最牛的一位,孔子绝对是不二人选,老子、鬼谷子、荀子等人都要稍逊一筹。


58.jpg


春秋时期,一般人很难有机会读书,贵族才有享受教育的权利,寒门出贵子几乎不可能。


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孔子提出“有教无类”的观点,并付诸实践。正所谓“有教无类”,是指不分身份贵贱,智商是高还是低,都应该拥有受教育权利。


从此之后,孔子开课收徒,把平生所学知识和总结的思想,传授给学生,无论是寒门子弟,还是出身显赫的公子哥,只要愿意学习,孔子都不会拒绝,全部一视同仁。


据不完全统计,孔子的学生多达三千人,各个年龄段的都有,其中青史留名的就有72人,他们又被称为七十二贤人。


57.jpg


在这些学生当中,有一位非常叛逆的小伙,最为让孔子头疼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宰予。


年轻人叛逆可以理解,但宰予的叛逆很特别,以当时的眼光来看,完全可以用“离经叛道”形容他。


古人以孝为先,如果父母去世,儿子一定要在家守孝三年,这也是孔子恪守的礼仪。别的学生都铭记在心,唯独宰予提出质疑,并且直接反驳“三年之丧”的传统。


宰予说:“三年之丧不已久乎?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?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


56.jpg


宰予认为,守孝三年太长了,应该改为一年,还列举出让孔子无法反驳的例子。孔子气得不行,却又不知道如何反驳,等宰予离开之后,孔子无奈地说:“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义也。


由此可见,宰予能言善辩,而且有理有据,敢于向老师发起挑战,不拘泥于古人定下的规矩,称得上创新型人才。


另外,宰予经常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,比如他问孔子:“如果一个人掉入井中,别人把此事告诉一位君子,若君子跳进去营救,他自己也上不来;若不救的话,就不符合君子的作风,你说他应该去救人吗?”


孔子一脸茫然,思索片刻才回答:“何为其然也?君子可逝也,不可陷也;可欺也,不可罔也。


55.jpg


客观来说,孔子的回答并不完美,还指责宰予故意愚弄人。宰予不但思维活跃,行为上也特立独行。


有一天,孔子发现宰予没来上课,心里非常纳闷,猜不出他去干啥了,也没有提前请假,竟然直接翘课。于是,孔子让宰予的室友,去寻找他的下落。


原来,宰予在宿舍睡懒觉,因为孔子讲的那堂课的内容,他已经学会了,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
室友把宰予的情况,如实反映给老师,孔子得知宰予翘课是为了睡懒觉,差点气成脑溢血,直接飙出脏话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


54.jpg


意思是说,宰予基本上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,以后肯定不会有出息。


然而,宰予凭借敢创新、不盲从的精神,入选“孔门十哲”之列,如果孔子泉下有知,会不会反省当年对宰予的看法。


两千多年的今天,或许你没听过宰予的事迹,但孔子的那句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”,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言,同时也成为常用的口头禅,这也许是孔子和宰予都没想到的。

二维码.jpg
关注我们
学习更多国学智慧
微信号:国际国学研究院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收起

取消
  • 官方首页
  • 直播大课
  • 升级会员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