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:高境界的人,必有这两大贵相、两大福相!

微信图片_20200210115342.gif

27.png


古语云:相由心生。


一个人的相貌是由内心决定的。有慈悲心、有爱心的人,往往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光芒。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,性情柔顺的人面相柔和善美。


曾国藩身居高位,门生弟子众多,如何识人用人尤为重要。


曾国藩对识人、看人颇有见地,往往第一次见面,就能初步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,甚至未来能否成大器。


曾国藩识人之术,以下四点是看人的重要依据:


端庄厚重是贵相,

谦卑含容是贵相,

事有归着是富相,

心存济物是富相。


拥有这四种特点的人,境界极高,为人可信,做事靠谱,值得深交,是一个人的富贵之相。

1

端庄厚重


易经讲:“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


端庄厚重,“厚”为根本,一个人做事稳重,严谨端庄,不轻佻冒失,这是贵人应有的气质和外在表现。


据说,曾国藩在还没有见过当时的摄政王之前,只看了一眼照片,便说:“聪明信有之,亦小智耳,举目轻浮,聪明太露,多谋多改。”


曾国藩觉得亲王不是一个厚重的人,作为摄政王却不厚重也是国家的不幸了


曾国藩之所以做到这一点,就是凭借一个人的外表是否端庄、稳重,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德有才。


曾国藩是非常注重厚重的。根据历史记载,他曾多次告诫自己的儿子,一定要戒掉轻佻的坏习惯,从日常的小事中修炼自己。自己也做到了“行步极厚重,言语迟缓”。


《论语》中说: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


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,甚至是相貌神情便能够看出这个人是否厚重。厚重的人,行为动作,言谈举止处处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。


26.jpg

2


谦卑含容


为人谦卑,待人宽容,从做事的角度讲,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。


凡是靠谱、值得深交的人,必然是谦逊低调的,无论他人身份贵贱,都会谦卑对待。


最能体现曾国藩待人宽容的莫过于与左宗棠的相处。


左称曾一声“老师”并不为过,因为左宗棠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。


左宗棠不仅不知感恩,还在公开场合谩骂曾国藩,甚至诋毁。


曾国藩听了,也不恼,总是一笑以蔽之在左宗棠需要帮助的时候,曾国藩还是不计前嫌,伸出援手。


因二人都有卓越贡献,并称为“曾左”。左宗棠在政绩上有所建树之后,对此称号颇为不满。


在公共场合上说:为什么是“曾左”而不是“左曾”?


有一个胆大的侍卫回答道:“曾公眼中常有左公,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。


这话引起左宗棠的深思。


左宗棠最终被曾国藩的宽容大度所感动,在曾国藩去世之后,才第一次哭着正面评价他。


毕竟,任何人相处之间,免不了意见相悖、言语碰撞,谦逊有礼、宽以待人才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技能。


穆彰阿是曾国藩的贵人,不管曾国藩官升极品,都会尊称其恩师。


穆彰阿寿辰,曾国藩必会准备礼物庆贺;穆彰阿若要离京,曾国藩必会登门问安。


再后来曾国藩一路步步高升,穆彰阿则因事被贬,曾国藩仍不忘其恩,多次登门探望。甚者穆彰阿去世后,曾国藩也带着儿子去访穆彰阿的后代。


曾国藩教导后人:凡事宽处着手,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余地。


25.jpg

3


事有归着


所谓事有归着,就是指事事有回应,件件有着落,做事有始有终。


曾国藩家训中说:为国家办照例之事,不苟不懈,尽就条理,亦所深愿也。


“不苟不懈,尽就条理”就是事有归着的意思,也是曾国藩做事的态度。


言而有信,善始善终,每事必有归着,才是一个靠谱、品质高贵的人。


只有脚踏实地做事的人,做任何事情都有头有尾、有始有终,既认真于细节,又有持之以恒的态度,才有所期待。


很多人朝三暮四,这山望着那山高,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有状态,一件事还没做完就忙着奔向另一件事,这样的人很难有所成就。

4


心存济物


心存济物就是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善良、博爱的心,除了自己,要多关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。


礼义勿疏狂,逊让敦睦邻。

敬长舆怀幼,怜恤孤寡贫

 ——范仲淹


意思是说我们为人处事不要忘了讲“礼”和“义”,切勿疏远、轻狂,要学会谦逊,跟邻居和睦相处。同时,也要尊老爱幼,怜悯、帮助弱者。


范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为人治世的主张。


心存济物的人,心里永远想着别人,做事考虑他人,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,进而关心社会。


老子说:“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”。只有懂得给予的人,才能获得,所谓有舍才有得。


为人端庄厚重、谦卑含容,做事事有归着、心存济物,你将成为一个境界高、格局大的人。

二维码.jpg
关注我们
学习更多国学智慧
微信号:国际国学研究院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收起

取消
  • 官方首页
  • 直播大课
  • 升级会员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