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年到,祭灶王 | 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
小年具体是哪一天,自古有不同的说法。 清朝有“官三民四船家五”的传统。 近代,又有北方二十三、南方二十四之说。 无论何时,祭灶都是小年的头等大事。 《敬灶全书》说,灶王爷 “受一家香火,保一家康泰。 察一家善恶,奏一家功过。” 小年夜回到天庭,向玉帝汇报工作。 凡是被他举报者,大错减寿三百天,小错也要折寿一百日。 人们十分敬畏,就以糖瓜、饺子、年糕等祀灶王。 希望粘住他的嘴,免得被他讲坏话。 更是祈求他能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 送完灶王爷上天,人间就迎来了百无禁忌的日子。 三种传说 有关灶王爷的传说很多,流传最广的有三个版本。 炎帝 传说里的灶王爷,乃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。 《淮南子》说:“炎帝作火,死而为灶。” 民以食为天,人们祭灶主要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德。 炎帝神农氏,教会先民播种五谷。 从此,人们便不愁衣食。 为感激炎帝的功德,人们把他奉为灶王,掌管饮食。 祝融 灶离不开火,因此有人说,灶王爷就是火神祝融。 远古时候,人们用火来取暖照明、烤食制器、防御野兽。 这与狩猎的习俗有关,是男人的劳动。 因此民间有“女不祭灶”的说法。 张单 一说灶王爷姓张名单,字子郭。 有歌谣为证:“灶王爷本姓张,骑着马挎着枪。 岁末上天言好事,年初下界降吉祥。” 传说,张单娶妻郭丁香。 妻子贤惠能干,张单却在外花天酒地。 终于败尽钱财,沦落到上街行乞。 没成想,竟然乞讨到了妻子门前。 张单自觉无颜面对妻子,一头钻进灶锅底下。 玉帝知道后,顾念张生尚有羞耻心,索性把他封为灶王。 三种习俗 过完小年,便是大年。 除祭灶外,还有许多春节习俗,都要在小年前后展开。 除旧·扫房子 北方人称“扫房”;南方人称“掸尘”。 “尘”与“陈”同音,取除旧迎新之意。 不仅要扫除家里的陈年污垢,更是要扫净过去一年中所有的不快。 洒扫干净房屋,家家户户还要把杯盘碗盏、果盘、香炉,从橱柜里取出来,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。 不仅做好迎神、待客的准备,也是为了提前理清家务,过个轻松而又愉快的春节。 纳新·备年货 梁实秋在《北平年景》里写道: “祭灶过后,年关在迩。年货是要及早备办的。 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,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; 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,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。” 年夜饭要用的鸡鸭鱼肉、青菜年糕,都要预备充足。 品种要丰富、数量要充足,图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。 添彩·贴窗花 打扫干净房屋,总要再添点带有“年味儿”的装饰。 小年前后,人们总要擦洗玻璃,贴上窗花。 待到家中窗明几净,满目红红火火的时候。 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:新的一年,真的要来了。 三种饮食 饺子 小年,北方民间讲究吃饺子。 莫言在《过去的年》里写道: 小年的晚饭,就是一顿饺子。 饺子出锅时,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。 然后烧半刀黄表纸,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。” 取意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,恭送灶王爷回天庭复命。 糖瓜 小年,是一定要吃糖的。 无论麦芽糖还是江米糖,切成长条还是做成糖瓜。 总归是又甜又黏,灶王爷和小孩子都喜欢。 祭灶时,还要把糖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。 叮嘱他: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。” 年糕 鲁西南有“二十三、年糕粘”的民谣。 跟糖瓜一样,粘住灶王的嘴,让其天言好事。 北方的年糕,多以黄米、红枣等为原料。 南方则纯用糯米,到了海南,甚至加入椰子,制成椰糕。 年糕味道香甜,口感劲道,寓意“一年更比一年高”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