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:管好自己

微信图片_20200210115342.gif

18.jpg




1、管好自己的嘴



古人说: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


一个人若是嘴上没把门的,往往比别人更容易招惹灾祸。



曾国藩早年性情直爽,说话总是直来直去。


考上进士之后,同事聚会,醉酒惹怒了同乡郑小珊,和人对骂,丢尽了颜面。


咸丰皇帝下令求建议,他写了道奏折把皇帝说得一无是处,差点被皇帝下狱。



可以说曾国藩前半生吃尽了不会说话的苦头。


中年之后,曾国藩痛定思痛,给自己立下六不说的规矩:



太直肠子的话不说;闲言碎语不说;抱怨的话不说;


傲慢的话不说;没有根据的话不说;骂人的话不说。



三年学说话,一生学闭嘴。


人这辈子,必须要管住的就是自己这张嘴。



清末时局动荡,曾国藩和很多贵族有书信往来,书信里曾国藩从不提政事,口风非常严谨。


王公大臣倒了一茬又一茬,曾国藩在政坛却始终顺风顺水,不得不说是学会闭嘴的功劳。



曾国藩言:“行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”。


嘴上一定要有个把门的,说话之前先在脑子里过一遍。


说出的话,既要照顾对方心情,也要看是否符合场合。


说话,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个人的修养。


你说出口的每一句话,都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。


17.jpg



2、管好自己的手



现代人常说: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。


人生世间,总是有各种诱惑,各种欲望。


一不留神,很容易管不住自己的手,拿一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


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代价。


那些不义之财,都是人生的陷坑,一旦陷入,再难脱身。


曾国藩为官几十年,临终的时候,没有留给孩子一分钱。


这一点让无数人钦佩。



他是湘军首领,每年过手的银子几百万。


只要稍微有一点小动作,就足够他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。


他的徒弟李鸿章也没有落下什么贪污的名声,就给自己积攒了上千万的身家。


曾国藩却俭朴得令人咋舌。


不穿绫罗绸缎,衣服鞋子都是妻子手工制作。


吃饭只吃一个菜,因为担心折福。


家里没有丫鬟,一切生活都自己动手。



他曾给人派过一个肥缺。


那人知恩图报,给他家送礼。


他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收下,既不违背良心,也照顾了别人的面子。



很多人为此不解。


不知道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。


其实很简单。


因为相对于物质的享受,曾国藩更看重品德的修行、精神的满足。



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


一个人只要欲望小,就能拒绝掉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不公平的要求。


只要不是被欲望拿捏,就能收获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由。


不必违背自己的良心,不必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。


正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欲望,曾国藩才能凡事遵从内心,不改初衷。



管好自己手,管好自己的欲望。


一个人才能活得潇洒从容,自在洒脱。



16.jpg



3、管好自己的心



曾国藩早年甚是浮躁,在家里一刻也坐不住,总是去街上喝酒打牌凑热闹。


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十月二十四二十五日两天,京城刮起大风,曾国藩仍然“无事出门”。


回来后在日记中痛切反省自己:“如此大风,不能安坐,何浮躁至是!" 


第二条菜市口杀人,有人邀他一起去看热闹,他又“欣然前往”。


可以说曾国藩完全管不住自己,心里一刻也静不下来。



《易经》里讲:正位凝命。


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有所成就,就必须把心神收束起来,凝于一点。


这样才能在事业上取得突破。


如果心神耗散,一会儿干点这个,一会儿干点那个,只能是一事无成。



曾国藩师从大儒唐鉴之后,开始努力成圣。


通过不断地反省,不断地鞭策,把读书修身变成了人生的习惯。


每日日记,一直到去世前,坚持了三十年。


行军的路上,抽空也要读几页书。


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,才有了后来立功立言的曾国藩。



集万力,破一点。


只要守住自己的心,集中精力,人生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难事。



人生是一场修行,在修行的路上,必须管好自己。


管好自己的嘴,谨言慎行,才能少惹麻烦。


管好自己的心,克服浮躁散漫,集中精神,才能全力以赴。


管好自己的手,克制内心的欲望,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。


只有管好自己,人生才能不断完善,不断前行。

二维码.jpg
关注我们
学习更多国学智慧
微信号:国际国学研究院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收起

取消
  • 官方首页
  • 直播大课
  • 升级会员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