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十二正经-足少阴肾经不通的症状
足要常温,头要常凉,这句谚语,大多人耳熟能详,可是现代人却很少能有人重视,足底的涌泉穴就是肾经较为重要的穴位,如果长期四肢厥冷,该类患者会在数年后,患上心脏疾病,足部湿气凉气长期聚集后,会逐渐往上走,走至膝盖就诱发膝关节炎,走至小腹就诱发男妇科疾病,走至肠胃就诱发肠胃疾病,走至心脏时,也就意味着走到了生命的尽头,随时会发生大动脉破裂或者心脏的器质性病变。 所以,肾阳是生命的根本,人没有肾气,毫无精神,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,而要想克制寒气,补充肾阳,艾灸是当之无愧首选保健方法! 本经发生异常变动时,就会出现饥饿而不想进食,面色憔悴、黝黑无泽,咳嗽痰唾带血,喘息有声,刚坐下来又想站起来,两目视物模糊不清,肾气虚容易发生恐惧。 此外还会出现如手足怕冷、口干舌燥、腰膝酸痛、咽喉炎;月经不调、性欲减退;前列腺肥大、足跟痛、尿频、尿少、尿黄等症状。 涌泉——肾经之气的源泉,调理人体的关键 涌泉的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,不高喷,称为涌泉。因此一般解释涌泉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,来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。所以,涌泉穴在人体养生、防病、治病、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。经常按摩涌泉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,糖尿病,过敏性鼻炎、更年期综合征,妇女病、老年人的哮喘,肾脏病等。以及自汗,健忘、失眠、多寐、眩晕、焦躁、畏冷等症。 如何利用涌泉穴来保养身体呢?利用刺激涌泉穴养生、保健、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,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:一是用药物烘烤、熏洗;二是用灸疗、;三是用各种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。 下面介绍两个常用的方法:一、睡前端坐,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次,要满面搓,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宜,搓完后,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10下,以感觉酸痛为度,两脚互换。需要注意的是,女性月经期间、高血压患者不宜练此法。二、用热水加陈醋浸泡双侧涌泉穴。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,加少许陈醋,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~30分钟。 平时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,再用手指按压涌泉穴,有助于改善性功能,还能提升睡眠质量。 太溪——补肾回阳,百病可调 太溪(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,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)是足少阴肾经之“输”穴,是古代医籍中记述的“回阳九穴” 之一,具有明显补肾作用。 太溪穴对很多慢性病有治疗的作用。常用于治疗肾炎、膀胱炎、踝关节扭伤等病,对于咽喉肿痛,齿痛龈肿,耳聋耳鸣,视力减退,咳嗽,气喘,手足畏寒,月经不调、遗精、遗尿等症都有很好的疗效。一般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,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,力量以感觉酸胀为度。 对于高血压肾炎病人,按揉此穴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,对尿蛋白有一定治疗效果。对于手脚怕冷或发凉的病人,可在睡前按摩太溪穴,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,慢慢会感觉到暖和的。 数字能量风水学、生命密码学、四柱八字学、梅花易数、大小六壬、姓名学、万事三角定律、金口诀、手相面相、马前课预测术、风水堪舆学、饮食改命学、饿命学、文昌风水秘籍、本命卦、奇门遁甲、洗髓功、胎息辟谷尽在国际国学研究院! 关注平台学习更多国学智慧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