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排序
- 分类

第一个功能就是肝主疏泄,疏泄主要是从情志这方面说的,就是说从心情这方面说的,疏泄是什么意思呢,疏发宣泄,肝主疏泄,就是说如果肝经是通畅的,肝的功能是正常的,人就会感到愉悦、舒服,所以人的情志,主要是由肝来引起的;

胆经,即足少阳胆经之简称。中医有“少阳为枢”的说法,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头、身侧面,如同掌管门户开合的转轴,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,能够调节各脏腑功能,为十二经脉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。足少阳胆经枢机不利、开合失司,可致多种病变。

三焦经对妇女来讲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,尤其对更年期的妇女就尤为的重要,因为三焦经来讲,用现在的话讲这条经主内分泌失调。(三焦经)主情志,主气郁,有郁结之气,情绪不稳定都可以从三焦经上来调节。

这条心包经对成人来讲是一条救命的穴位,但是怎么去使用这条心包经去预防心血管的疾病呢?像心梗,冠心病怎么去预防?通常早期有心血管问题的人,在我刚才说的这个天泉穴的下边四指的位置,这个地方没什么穴位但是它是在心包经上,这个位置呢如果有早期心血管病的人,或者已经有心血管确诊的这个病人,他就会这块很痛,用大拇指揉它,它会很痛,有的人都痛不可摸,这个痛点是一个救命点,经常揉它揉两三天后,真正有淤阻的人就会在这里鼓出一个青疱来,自己就出来一个青疱,这个青疱当一吸收的时候,你夜里发憋啊,需要开窗户啊,心里难受的这种感觉就会减轻了,所以这块就会通畅了。所以一定要多揉这个点,然后把整条心包经都给打通了。

足要常温,头要常凉,这句谚语,大多人耳熟能详,可是现代人却很少能有人重视,足底的涌泉穴就是肾经较为重要的穴位,如果长期四肢厥冷,该类患者会在数年后,患上心脏疾病,足部湿气凉气长期聚集后,会逐渐往上走,走至膝盖就诱发膝关节炎,走至小腹就诱发男妇科疾病,走至肠胃就诱发肠胃疾病,走至心脏时,也就意味着走到了生命的尽头,随时会发生大动脉破裂或者心脏的器质性病变。

膀胱经掌管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,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,若这条经络通畅,外寒难以侵入,内毒及时排出,身体何患之有? 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膀胱经,所谓“打通”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。谁给膀胱经能量呢,主要是靠肾脏,肾与膀胱相表里,膀胱经只是个通道,本身无动力运行,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、排毒的功能。所以你加强了膀胱经的需求,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。同理,督脉亦是如此。

咱们下面讲小肠经。小肠经的起始点在哪里呢?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,到耳旁的听宫穴。小肠经这条经根据它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,它主要是治疗肩背、颈椎、脸部、耳朵,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。

提到心经,很多人可能会与心脏病联系到一起。其实中医经络的心经主的是心志。有人可能会问了,这心经不管心脏,那心脏归什么管呢?其实在五脏中除心肝脾肺肾外,还有一个第六脏:心包。心包经是代心受邪,所以一般心脏病心绞痛之类的病状可在心包经中寻得,而这里的心经主治的是神经类的疾病,如一个人的情志、心理、思虑、感情。对人体有调节心理,增强睡眠有主要的治疗作用。那是不是心经对心脏一点都不管了呢?也不是。毕竟人家叫心经,与心脏仍然有莫大的关联。心是人体器官中起主管的作用,就像是古代的皇帝一样,最大的领导,所以它比较特殊,两条经络与它都有关联。那到底什么情况什么症状才找心经呢?

脾在中医理论当中是脾主运化。运化是什么?就是帮助胃肠吸收,帮助把吸收到的食物给它消化掉,然后把脏东西排出去,糟粕的东西排到大肠去,把营养精微的物质吸收进来输送到血液,所以脾主运化有这层含义,运化到全身各处。

足阳明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。是从头部开始,经脖子、胸、腹、下肢以至足尖等,非常长的经脉。消化系统有障碍时,会出现疲劳、身体倦怠、缺乏元气等症状。皮肤没有光泽,显黑、黄。嘴唇容易破裂,有纵形皱纹,唇边容易溃烂。发声无力,发音模糊。精神不振,迟疑不决,闷闷不乐,经常苦恼,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。

大肠经主要有三个最明显的功效: 打通大肠经就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肤病,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功效呢?因为在经络里呢有一个肺与大肠相表里。这个中医里面讲肺主皮毛,就是皮毛上面有问题,这个皮毛是皮肤和毫毛,所以皮肤好不好的功能是由肺来主的。

手太阴肺经是经络的起始点,是经气运行的初始,因而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,日本医家提出,百病来与感冒,而肺气与大气想通,最易感受风寒燥热,因而保护好肺脏是养生的一大要务,更有肺为娇脏之说,如果一个人的肺不好,那么呼吸系统疾病便缠绵不愈,因而肺经十分重要,今就手太阴肺经做简单解释,以供患者朋友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