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枣” 重用,功在补血!

微信图片_20200210115342.gif


37.jpg

01


中药方中用大枣者很多,但无论中外医家多忽而不谈。


前日老师谈及近日读书有得,说最近所读医案中感到很多医家都十分重视对大枣的运用,且对《伤寒论》中大枣的用法也有些新的理解,认为大枣虽是平常药物,因用之得法而产生了不平常的功用。


古代医家中用大枣得法乃至立法的当首推张仲景。


因《伤寒论》曾撰用《神农本草经》,其用大枣当是以之为依据。


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大枣“主治心腹邪气,安中养脾,助十二经,平胃气,通九窍,补少气少津液,身中不足,大惊,四肢重,和百药。久服轻身长年。”


由此观之,《伤寒论》中大枣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:


一是“和百药”,用于调和药性,如常与有毒之药同用;


二是“安中养脾,助十二经”,如常与生姜、人参同用于中焦疾病的治疗;


三是“补少气少津液,身中不足”,如在炙甘草汤中重用大枣30枚之多,岳美中先生认为是“为保摄津液而设”,老师以为还当有补益心气的作用。


36.jpg


02


在此基础上再来看老师的处方,对其用大枣也有了一些理解。


常将大枣作为一味重要的补血药,用于补血方中。当证候恰当时,其用量可用至20g,以治疗常见的各种血虚之证。


如果与仙鹤草30g同用,以治疗放化疗后贫血更有特殊疗效。老师说江浙一带医家多用。曾遵嘱试用于数例此类患者的治疗,一般经治月余即见效果。


对一些面色萎黄、精神不振、月经量少的妇女患者,当其不便服用汤剂时,以单味大枣泡服,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可有明显改善。


35.jpg


03


张锡纯先生认为大枣“津液浓厚滑润,最能滋养血脉,润泽肌肉”,这一评价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被重复的。


老师还将大枣作为健中之品,用于健脾安胃。


其用法是依据《温病条辨》,在去核的大枣内放入如枣核大小的生大黄粉后,将大枣裹面煨透熟,捣烂内服,每次2枚,每日2次,用于治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消化不良或小儿疳积及小儿厌食等。


我也曾以此法试用于数例食欲缺乏、面色萎黄或有浅淡白斑的小儿,结果都还不错。


34.jpg


04


古书中还有不少对大枣的应用实录,如《经效产宝》载:


大枣14枚烧焦研粉,以童便调服,治“妊娠心腹绞痛”;以米饮调服,则“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”(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);与冰片2分同研为粉,吹患处可治口疮(《疡医大全》)。


《得配本草》中还有“治卒心痛诀云:一个乌梅二个枣,七枚杏仁一处捣,男酒女醋送下之,不害心痛直到老。”


现代研究认为,大枣是一味滋养强壮药物,主要是能改善人体对多种过敏原的适应能力,较长时间服用之后对一些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。


33.jpg


05


另外,老师以为大枣味甘滋腻,易碍胃气,对脾湿较甚者不适于重用,用之不当可致腹胀。对此我有过经历。


有一朋友的表妹因直肠内脱垂想以中药调理,我应手即处以补中益气汤,黄芪与大枣剂量都不小,结果服药的当晚腹胀,竟不得安卧。


后来仍以原方去大枣,减黄芪,加苍术,调治数月而安。


再则因其性温入血,易于动血,所以血热或阴虚出血者应该慎用。


老师早年曾治一崩中患者,初治之下,即由崩转漏,病症大减;


但续治之下,虽多法试用,也总是不得全功。细询之下才得知患者自以为大枣补血,日啖十余枚以为补养,致血不能安。老师嘱其停服而血止。

image.png
关注我们
学习更多国学智慧
微信号:国际国学研究院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收起

取消
  • 官方首页
  • 直播大课
  • 升级会员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