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排序
  • 分类
脾经(穴位)---大包穴

在第六肋间隙,前锯肌中;有胸背动、静脉及第六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六肋间神经,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。

 
 
 10019
脾经(穴位)---周荣穴

在第二肋间隙,胸大肌中,下层为胸小肌,肋间内、外肌;有胸外侧动、静脉,第二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胸前神经分又,正当第一肋间神经。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胸乡穴

在第三肋间隙,胸大肌、胸小肌外缘,前锯肌中,下层为肋间内、外肌;有胸外侧动、静脉,第三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三肋间神经。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天溪穴

在第四肋间隙,胸大肌外下缘,下层为前锯肌,再深层为肋间内、外肌;有胸外侧动、静脉分支,胸腹壁动、静脉;第四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四肋间神经。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食窦穴

在第五肋间隙,前锯肌中,深层有肋间内、外肌; 布有胸外侧动、静脉,胸腹壁动、静脉; 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腹哀穴

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;布有第八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八肋间神经。

 
 
 10009
脾经(穴位)---大横穴

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;布有第十一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。

 
 
 10009
脾经(穴位)---腹结穴

在腹内、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;有第十一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。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府舍穴

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,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,深层为腹横肌下部;布有腹壁浅动脉,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髂腹股沟神经(右当盲肠下部,左当乙状结肠下部)。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冲门穴

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,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;内侧为股动、静脉;布有股神经

 
 
 9999
脾经(穴位)---箕门穴

在缝匠肌内侧缘,深层有大收肌;有大隐静脉, 深层之外方有股动、静脉;布有股前皮神经,深部有隐神经。

 
 
 10009
脾经(穴位)---血海穴

化血为气,运化脾血。 1. 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等妇科病; 2. 隐疹、湿疹、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; 3. 膝股内侧痛。

 
 
 10169
脾经(穴位)---阴陵泉穴

1.泌尿生殖系统疾病:遗尿,尿潴留,尿失禁,尿路感染,肾炎,遗精,阳痿; 2.消化系统疾病:腹膜炎,消化不良,腹水,肠炎,痢疾; 3.妇产科系统疾病:阴道炎,月经不调; 4.其它:失眠,膝关节炎,下肢麻痹。

 
 
 10289
脾经(穴位)---地机穴

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;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, 深层有胫后动、静脉;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后方有胫神经。

 
 
 10039
脾经(穴位)---漏谷穴

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,深层有屈趾长肌;有大隐静脉,肢后动、静脉; 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。

 
 
 10019
脾经(穴位)---三阴交穴

所谓“妇科三阴交”,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,举凡经期不顺,白带, 月经过多,过少,经前综合症,更年期综合症等,皆可治疗; 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,因此应用广泛, 除可健脾益血外,也可调肝补肾。亦有安神之效,可帮助睡眠。

 
 
 10039
脾经(穴位)---商丘穴

有跗内侧动脉,大隐静脉;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。

 
 
 10039
脾经(穴位)---公孙穴

在拇展肌中;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;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。

 
 
 10019
脾经(穴位)---太白穴

在拇展肌中;有足背静脉网,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; 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。

 
 
 10139
脾经(穴位)---大都穴

在拇展肌止点;有足底内侧动、静脉的分支;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。

 
 
 10009
脾经(穴位)---隐白穴

有趾背动脉;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。

 
 
 10019

收起

取消
  • 官方首页
  • 直播大课
  • 升级会员
  • 会员中心